二维码简介
 

从日本和韩国的经验就可以看出,手机条码将会真正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信息中枢。那时,一个小小的手机就可以变成真正的“百宝囊”。

近日,出现在北京地铁里的众多中国移动广告牌吸引了公众的注意力。引起大家关注的不是各种时尚的手机和各种各样的资费优惠,而是几个稀奇古怪的图案。雪白的底板上画着几个方形的黑色花纹图案,下面还标注着“耐克优惠券”、“商场打折券”等等极具诱惑性的标语。在来来往往的行人中,偶尔会有人拿出手机对着拍照。

据中国移动数据业务运营支撑中心介绍,这些黑色花纹图案就是手机条码,也就是中国移动正打算全力推广的一项新业务。在日本和韩国,它已经成为手机所有增值业务的集成通道。中国移动对它寄予很大的希望,希望它能够成为中国移动增值服务的全新时代的标志。

尽管中国移动尚未正式推出此项业务,但是建立在手机条码基础上的许多新型应用却不断兴起。一些报纸出现了利用手机条码与网络互动的“手机读报”;2006年超女的投票也从短信投票改成了手机条码投票;在诸如滑雪场、超市等网上支付的手机条码门票也逐步增加……

手机条码名片、手机条码上网、手机条码邮件、手机条码短信等各种新型运用正在悄悄地进入我们的生活。

手机条码究竟是什么?

手机条码,又称手机二维码。虽然RFID受到各界的欢迎,被认为是替代条形码的一种新型技术,但是现在来看,条形码仍是当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在各种超市商品的背后,都有用以标称商品信息和价格的条形码,这是一种一维码。它的维度只能是自左而右,编码相对比较简单,因此其所能表现的信息非常少。

二维条码就是将一维条码存储信息的方式在二维空间上扩展,从一维条码对物品的“标识”转为对物品的精确“描述”。它可以表示包括汉字、照片、指纹、签字等在内的小型数据文件,在有限的面积上表示大量信息。它还可防止各种证件、卡片及单证的仿造,在远离数据库和不便联网的地方实现数据采集。事实上,二维码已经广泛应用于物流、国防、防疫、安检、通信、教育、电子商务等领域。在我们最常用的手机电池上,往往都能够看到二维码的身影,用于标注产品信息。

而手机条码是二维条码的一种应用方式,主要是通过手机的照相镜头拍摄条码图片,经过图像识别过程和解码过程后识读出条码中的信息,然后对识读出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以实现名片录入、业务营销、媒体服务等功能。简单地说,就是手机用户可以通过手机镜头扫码,快速方便地获得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或者是文字,或者是数字,或者是网页的链接。

手机条码可以减少用户在手机上输入大量烦琐信息的过程,方便于扩展手机的其他商务模式。例如,条码可以印刷在报纸、杂志、广告、图书、包装以及个人名片上,手机用户通过扫描手机条码,随时获取名片信息、下载图文、音乐、视频等,可以获取优惠券、参与抽奖、了解企业产品信息等。同时还可以方便地获取公共服务如天气预报、电子地图查询定位、手机阅读等多种功能。

专家认为,随着3G建设与完善,未来,手机条码还可以对视频、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等提供方便的入口。到时,手机条码的作用就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手机条码的两大主流——QR和DM

事实上,二维码在国际上已经使用多年,常见的标准有PDF417、Code49、Quick Response、Data Matrix、Maxicode等。在通信领域,运用最为成熟的是风行于日本的QR码(Quick Response)和在韩国盛行的DM码(Data matrix),这也是目前中国手机条码将来用的呼声最高的两种码制。在国内,提供相关码制的技术支持公司不是很多,而中国移动选择了意锐新创公司,作为中国移动手机条码识读业务的惟一技术合作伙伴。

QR码和DM码由于编码方式的不同,因此在技术特点上存在很多差异。这也直接导致了两种码制在应用功能上有所不同,最终形成了日本和韩国在手机条码产业上商业运营模式的不同。

这里,我们就两种码制的技术特点和应用模式做一些对比。

1.信息容量

QR码容量密度为16KB,一般信息量都能够达到2KB以上,可以放入1817个汉字、7089个数字、4200个英文字母。在汉字信息处理上,QR码用数据压缩方式来表示汉字,仅用13bit即可表示一个汉字,比其他二维条码表示汉字的效率提高了20%。同时,对容量内的黑白图片,QR也能编码。这种信息容量赋予了QR更多的应用方式,比如名片应用、短信应用、文本应用、邮件应用、精确网络链接等。因此QR码被业内称为“复合码”。

DM码最大特点就是“小”,能在25mm2面积上编码30个数字,因此被广泛用于标示集成电路、药品等小件物品。另外在制造业的流水线生产过程中,打印生成Data Matrix也较容易。但是,这种在工业应用领域内体积小的优势却无法直接复制到手机条码应用中,由于信息容量有限,DM无法表现汉字等其他形式,因此大大限制了其应用的种类,只能实现一般的链接。相对QR而言,DM码由于信息容量小,应用简单,被业内称为“简易码”。

2.信息安全

QR码的一大特色是“超强纠错”,即使破损或者有高达30%的残缺也能够正确识读。QR码抗弯曲的性能强,QR码中每隔一定的间隔配置有校正图形,通过从码的外形来求得推测校正图形中心点与实际校正图形中心点的误差来修正各个模快的中心距离,即使将QR码贴在弯曲的物品上也能够快速识读。

QR码具有4个等级的纠错功能

● L级:约可纠错7%的数据码字;

● M级:约可纠错15%的数据码字;

● Q级:约可纠错25%的数据码字;

● H级:约可纠错30%的数据码字。

面对编码破损,DM表现得更为出色。DM二维条码只需要读取资料的20%即可精确辨读。对少于255个字码的DM二维条码,错误纠正字码可由资料字码计算得出;对于多于255个字码的符号,应将资料字码分成多个模组,然后再产生每一个模组的错误纠正字码。

3.信息读取

(1)速度

从QR 码的英文名称Quick Response Code可以看出,超高速识读是 QR码最显著的特点,是QR Code码区别于四一七条码、DM等二维码的主要特性。由于在用CCD识读QR Code码时,整个QR Code码符号中信息的读取是通过QR Code码符号的位置探测图形,用硬件来实现,因此,信息识读过程所需时间很短,因而具有超高速识读的能力。

据统计,用CCD二维条码识读设备,每秒可识读30个含有100个字符的QR Code码符号;对于含有相同数据信息的四一七条码符号,每秒仅能识读3个符号;对于Data Martix矩阵码,每秒仅能识读2~3个符号。

(2)角度

QR Code码具有全方位(360°)识读特点,QR码的三个角上有三个寻像图形,使用CCD识读设备来探测码的位置、大小、倾斜角度,并加以解码,实现360读高速识读。而DM码上没有设置类似于QR码的寻像图形,因此只能在一个方向上读取。

DM码和QR码在应用空间上开展较量应用决定两种条码的最终发展空间,而这最终将取决于专利、应用方式等多方面的内容。

1.技术专利

QR码最初是由日本丰田公司旗下的DENSO公司于1994年发明的,用在其信息商品上,作为产品管理和物流之用。后来KDDI将其应用在手机产业中。根据Denso Wave公司资料显示,QR码是属于开放式的标准,规格公开,而由Denso Wave公司持有的专利权益则不会被执行。因此,发展至今,QR始终是一种开放的码制,并没有专利的壁垒。

而DM在专利方面,则存在有一定的障碍。根据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报告,美国有一家专利猎手公司Acacia在不断地起诉主要DM二维条形码用户专利侵权。自2005年4月起,诺基亚、阿迪达斯、AMD、波士顿科学公司、日立和三菱公司均因此产生纠纷,最后以付费使用DM条形码技术达成和解。在2005年,还有几个中国IT厂商因为使用D M标准受到了专利侵权指控。

业内专家一般认为,技术专利导致的最主要的差别是,QR码是开放的,运营商可以全力推动这个码制,日本消费者也可以无偿生成这个码,因此推广起来非常快。相反,DM是封闭的,有大量的专利壁垒存在,因此专利拥有者成为韩国条码产业的主导。庞大利润的诱惑促使很多公司去研发DM码,因此在韩国拥有很多种DM码。最后的结果是尽管整个产业链条很完整,但是整个市场非常混乱。另外,由于没有强势运营商的主导,消费者无法自己生成码,所以整个市场推广很慢,也没有做大。

2.应用方式

信息容量的不同,直接决定了QR码和DM码在应用上的区别。DM的信息容量瓶颈,导致了其应用主要局限在上网链接方面,而中国移动目前主推的五大应用——名片、上网、邮件、文本、短信,QR码都能够实现。

以名片为例。一张名片,在文字信息旁边,印上一个集成信息的QR码。用有摄像头的手机轻轻一拍,大量信息就采集到手机上。镜头前是手机条码,而手机中显示的是文本,存储起来非常方便。而DM码则无法实现这种大信息量的应用。对于未来信息量更加丰富的3G时代,应用QR码无疑具有更多优势。

3.适用终端

当然,这种全新的技术并非所有的手机都能够使用。QR与DM两种码制,实际上是一种图像识别系统的应用,在终端而言,对硬件有一定要求。

DM码对于使用手机最基本的要求是:有30万像素镜头,支持GPRS上网。另外,DM码还要求有智能操作系统,包括Symbian S60、Windows mobile 5.0、Linux等智能操作系统。目前市场上的手机机型,据不完全统计有26款适用。

而QR码对手机的要求则更为苛刻。不但要求有智能操作系统、30万手机摄像镜头、支持GPRS上网应用,而且要求有微距镜头的支持。目前市场上的机型,仅有几款使用。但是据传,最近意锐新创公司在技术上又有新的突破,开发出了适用于一般镜头的QR码版本。因此,目前在手机市场上的适用机型,与DM相差无几。  

日韩手机条码的应用情况

首先将二维条码通过手机带入个人消费领域的是日本和韩国。在这两个国家,手机条码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

手机条码在国外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其中,流行于日本的QR码和流行于韩国的DM码是最具代表性的。

在日本,2003年,四大移动电话公司之一的KDDI首先推出手机条码业务,市场巨人NTT DoCoMo公司近年也不断加强QR码移动服务市场的投入力度。现在的东京,人们在便利店里,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既可追溯食物的源头信息,包括日期、产地、原材料等,选购结束时,用手机内生成的QR码在一台小机器前扫描,即完成结算;当乘坐火车时,也无需提前购票,只需在入口处用手机进行扫描,即可完成购票和检票。

同样地,QR码也应用在购物中,物品上的二维条形码信息,经过手机扫描后,不但能显示产品的价格,也能得到关于购买产品的商品数据,如扫描蔬菜上的QR码,就可以知道蔬菜的产地及食用信息。据Engadget Mobile近日的报道,日本麦当劳在其食物外包装上印上QR码(QR code),用于给带有摄像头的手机识别,并通过识别出的内容连接到特定的供手机浏览的网站,将这种食物的具体营养成分显示给用户。

iResearch艾瑞市场咨询公司整理来自Anchor Research在2005年6月的调查数据显示,日本用户在更新手机时希望带有的功能排名中,二维码识别排在第三。

NTT DoCoMo 2005年数据统计报告也显示:自2002年9月的手机QR码运营推广以来,业已实现了终端100%的普及率,手机QR码带动的非语音数据业务流量更是占到总流量的20%。日本Info Prant于2005年发表了以imode用户为对象所进行的QR码利用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QR码的产品认知度为96.5%,实际使用率更是维持在73.3% 的高水平。

在韩国,DM码大行其道。伴随着iconlab等读码服务商的崛起,手机二维码市场也逐渐丰富起来,在明洞的商业场所,商家的橱窗、户外海报、CD……二维条码随处可见。同样,用手机来快速读取这些二维条码,就能直接通过手机访问指定网站,浏览最新产品资讯和下载定制的服务,如店家提供的折价券、CD主打曲的样段、甚至是电影片花等等。每天,你都能在报纸上刊出不同服务的二维条码,让大众所见的不仅仅局限于纸张之上,让消费者能通过手机即时上网,去找到延伸的内容、服务。如今在韩国的大学里,手机二维码被当做学生的身份证明,在使用学校公共资源时,刷个人条码就可得到服务,诸如借书等。

以读码服务巨头iconlab为例,韩国现在市面上已经有105款、共660万只手机支持iconlab的条码功能。目前,手机图铃下载和手机游戏下载已成为韩国最热门的读码服务,而且平均每天有6万~9万的点击量。Iconlab公布的市场调查数据还显示,手机图铃下载量40%~50%的都来自于热门手机的链接业务。

韩日的手机二维码产业,除了码制的区别,主要集中在商业模式上。

日本手机条码业务是由移动运营商主导推广,手机条码业务本身是开放的,消费者也可以无偿生成这个码,因此推广起来非常快。由于手机条码本身能够储存大量信息,消费者不但自己能够将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进行编辑,还可以通过在编码内编辑URL进行快速上网。 这为移动运营商非语音业务的发展带来巨大利益,终端厂家也因为新业务的推广,而为自己的产品找到了新的亮点,但是由于缺乏业务控制,使编码内容本身具有可能存在不良信息或者病毒等风险,同时由于编码完全开放,无法形成有效的产业链,使得SP在整个产业链条中无法找到合适的位置并赢利。而SP的缺位也使得整个手机条码市场的价值没有真正得以发掘。

相反,专利拥有者是韩国手机条码产业的主要推动者。庞大利润的诱惑促使诸多公司去研发自己的码制,韩国的三大电信业者都和iconlab合作,发展属于自己的读码服务。因此在韩国市场上至少有5种以上手机条码码制在流通。加之运营商的不参与态度、SP封闭的编码业务等问题,最后的结果是虽然整个产业链条很完整,但是整个应用市场非常混乱,终端内置的产品没有通用性,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多种码制的存在造成了认识上的混乱,各种码制之间的竞争也趋向恶性,无法建立大规模的市场应用,市场推广很慢。

意锐新创技术总监孙学全说:“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两个最先应用手机条码的国家,尽管模式各不相同,但是最后都不能算做成功了。”

中国手机条码应用刚刚开始

据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04年中国移动就开始试点探索手机条码业务,长沙和上海是最先的试点城市。在长沙主要是与麦当劳合作进行手机条码折扣券的试点工作,在上海则是与影城合作,开始试点手机条码技术电子影票。随着这两个试点工作的结束,中国移动决定在北京试运行该业务后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今年5月17日,中国移动进行了手机条码整体的测试和规范的最后验收工作。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移动并没有正式大张旗鼓地推动二维码产业。

据中国移动介绍,这是因为,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有非常成功的手机条码案例,需要探索一条全新的道路,来打造完整的条码产业链条,因此需要更加谨慎的测试与完善。据称,中国移动目前正在紧密地联系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技术提供商、终端厂家、内容提供商等。

据说现在试点已经筹备得差不多了。联想、中兴、诺基亚等终端厂家已经陆续推出内置识读软件的二维码手机,意锐等技术提供商也在进行最后的测试准备,SP方面也在进行相应的业务支持。

事实上,中国移动已经推出一些业务,试探消费者的反应。名片、上网、文本、邮件、短信,这五大业务推出后,中国移动都一直在关注消费者对于手机条码概念的接受程度。除了针对个人用户的应用之外,针对企业用户的应用也在试行,比如媒体的合作、网络购物等。相信在年内,手机条码肯定会正式推出。

手机条码应用前景广阔

手机条码未来将成为中国移动行业应用的一个重要技术载体,与手机菜单、搜索引擎组成手机上网三大入口,能够让用户在任何地点、通过任何媒体随时地获取任何内容。这将是非常庞大的一个市场,在未来两三年之内在中国可能会达到5亿元至10亿元的市场规模。

手机条码的出现将会大大拓展手机上网业务与手机电子商务的发展。目前,对于手机上网业务,它的应用与真正满足人们的需要,差距还是挺大的。事实上,限制手机上网业务的主要原因是输入网址过于麻烦,这个瓶颈也同样制约着手机电子商务的发展,而手机条码突破了这个瓶颈。

此外,手机条码还可以极大地扩展广告业务。相对于消费者每天被强制观看的“被动广告”,用户通过扫描二维条码登录WAP的方式让手机扫码成为一种“主动广告”。拿起镜头对准条码的人,往往是对条码旁的内容感兴趣希望了解更多信息的人,这能帮商家找到最有价值的人群。此外,移动运营商的监测平台不仅掌握条码扫描者的个人信息,还可对其连续的扫描行为进行消费偏好分析。

业内人士分析,条码识别业务具有很广泛的市场前景,绝不仅仅是用于商品广告或者目前已知的手机业务上。从日本和韩国的发展就可以看出,手机条码将会真正成为日常生活的信息中枢。那时,一个小小的手机可以变成真的“百宝囊”。当然,这个市场的开发还需要一段时间,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例如终端厂商、运营商、服务商、渠道、客户等多方努力和合作,以及消费者习惯的养成。


摘自(计算机世界报)
 

 

 

 
 
Powered by Oblog.